4月8日—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出访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东南亚三国,吹响了“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的嘹亮号角。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4月23日下午,亚非学院举办“周边国家语种专业建设与国别研究”系列研讨会的首场会议。首场会议以“学习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化非通用语种教育与区域国别研究融合,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亚非学院师生代表共六十余人参加,共同探讨周边国家语言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的新路径、新方式。
参会人员深入学习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视频。师生们表示,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习近平主席的出访彰显了中国持续深耕周边关系、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定力与决心。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外语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亚非学院副院长陈泽华在主旨发言中通过对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背景、会议主要精神、元首外交引领中央周边工作进程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认为国家将进一步重视周边国家语种专业建设,对周边国家国情研究、安全态势研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随着人文交流和经贸领域合作的扩大和深化,相关行业对周边国家语种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亚非学院开设的11个语种专业中有7个语种为周边国家语言,覆盖了我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周边工作顺利开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亚非学院印尼语2020届毕业生潘中孝毕业后不久便参与到中国与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雅万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中,承担着中印尼之间函电往来、会议翻译以及综合保障协调等工作,也架起了两国人民双向奔赴的“连心桥”。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等都活跃着从亚非学院走出的卓越人才身影。




亚非学院党委书记杨瑞在交流环节中讲到,作为学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最多的学院,亚非学院在服务国家周边工作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学院要以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周边国家区域国别研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扩大人文、经贸合作交流等方面为重点,发挥6个教学团队重要作用,不断强化“专业+英语+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外语与商贸、传播、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交叉融合。
亚非学院依托11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建立起覆盖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9个研究中心和5个科研团队,打造周边国家研究智库,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咨政建言。学院还积极探索区域国别学本科人才培养,开设“阿拉伯语+外交学”、“朝鲜语+人工智能”卓越人才班,不断推进“新文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三国,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签署合作文件。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语言是基础和桥梁,这为我们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亚非学院院长马福德总结时表示,全院上下要从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重大战略意义,将学院发展与党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积极拓展深化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关系,打造国际交流合作“2.0”时代。
据悉,本次周边国家语种专业建设与国别研究系列研讨会将紧密结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要求,邀请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有关专家及科研团队,以周边语种建设与区域国别研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为主题开展四场交流研讨,系统谋划学校助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方向。
亚非学院将以此次系列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以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时代新人为使命,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