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志愿者的故事

2021年06月13日 16:14  浏览次数:[]

      九月的西安盛事不断,西外的志愿者们也相继前往会议现场进行工作。会场上敬业负责的志愿者们,为了工作而表现得专业体贴,完美地隐藏起自己的私人情绪。而工作之后的他们,对于这些重大活动,则有着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马居洋 2013级波斯语:

在马居洋看来,这一届“丝绸之路”电影节,对于伊朗电影这一类输出途径狭窄、市场冷门的小众电影而言,无疑是一个进行对外交流、宣传的好机会。他自觉地关注着中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而加入了这次电影节的志愿者行列,负责伊朗电影人的接待与翻译工作。

令马居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闭幕式后的晚宴。他和另一位招待伊朗来宾的志愿者将客人送到门口时,客人有些感伤地对他说:“如果你们走了,我一个人会很孤单,因为我谁也不认识,也只有你们会说波斯语。”因为语言相通,伊朗来宾十分感激他的帮助,而他也感受到了客人对他的依赖。外宾们在异国、人生地不熟的那种感觉,他也曾经历过。因此,他更明白外宾们从他的翻译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信息的传达,还有跨越国界的信任与感动。

 

缪媛媛  2013级阿拉伯语:

接待外宾与翻译是一件费心费力的工作。她和其他志愿者们陪同外宾在西安市内游览。为了方便联系外宾、防止走丢,她帮助他们下载了微信。“外宾中有几个很帅的小哥没有微信,然后我开热点忽悠他们当场下载软件,现场注册。”她在微信消息框里附了一个微笑,“然后我把他们的微信全加了。”这些外宾中,还有几位阿拉伯媒体大咖。缪媛媛928日的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阿拉伯媒体大咖聚首西安》的新闻,得意又害羞地写道:对不起,他们现在都在我的微信里。

 

胡雅妮  2013级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专业的胡雅妮,负责接待的外宾是埃及《金字塔报》的副主编萨米·卡姆哈维先生。为了保证次日早晨萨米先生可以按时参加会议,胡雅妮负责早上7点给他打电话。打电话之前,胡雅妮心里略微有些忐忑,担心无法将客人准时带到会场。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放心地松了一口气:萨米先生语气很温柔,我们很轻松地就约定好了见面时间。随后,她陪同萨米先生前往餐厅用餐。和萨米交流的过程中她有些紧张,但对方完全没有媒体大咖的架子,耐心地鼓励她好好学习阿拉伯语。

 

王仕昭  2013级印地语:

王仕昭接待的印度教授来自尼赫鲁大学,中文是少有的流利地道,和中国人交流完全不需要翻译。“虽然教授平时跟人沟通都不用我去翻译,但是他和我对话时,会体贴地使用印地语。”借此机会,王仕昭和教授交流了许多关于印地语留学、读研的消息。语言是文化往来的桥梁,因为语言沟通无碍,教授友好善意地向王仕昭给出了许多建议。

她被教授的信赖打动,内心便独自下定决心,要用语言作为交流理解的桥梁,为中印友好出一份力。 

 郑琛伟  2015级波斯语专业:

 我当时负责分配酒店房间,及时和前台核对房间门牌号。”郑琛伟回忆着那几天的工作场景,觉得不如想象之中那样枯燥,反倒还有些有趣。机场的工作人员接到来宾便和他联系酒店住房,他则与酒店前台联系、查找空房,这些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他不厌其烦,乐于去解决这些半路冒出的挑战。

      之后,他又被安排去机场接待北京交通大学的贾利民教授,心里惴惴不安,却又莫名期待见到这位前来参会的教授,怯怯地给教授发了一条“欢迎来到西安”的短信。“教授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温和,很有学者气质的人。”他略带崇拜地描述道,“总之特别好。”他很在意来宾的情绪,也同样在意自己志愿者的身份,错过了一次与名人约饭的机会,又觉得自己作为志愿者不该做超出身份范围的事。“这次活动,大家真的都很辛苦,每天合眼也就那么一会儿。”他评价自己的同伴,语意中流露出怜惜与心疼,“就是累。”

 

 


上一条:【优秀学生专访】曹盐:大学四年,不虚度,不辜负

下一条:“心语东愿”全团出征——青海、宁夏,爱在行动